close

  “生的快樂代替了死的悲哀,明媚的花園代替了凄涼的荒地。”9月26日,一名游客在廣州黃花崗烈士墓前發出了感慨。
  烈士陵園到今天,往往附帶成為了市民休閑場所。然而,人們不敢忘記守墓保護忠骨,緬懷撫慰英魂。
  守墓人
  辛勤汗水奏響奉獻華章
  “唰唰唰”的掃地聲和著蟲鳴鳥叫聲,越來越響。循著聲音走過去,戴著老花眼鏡,五十多歲的老劉繞著黃花崗墓園的石板路慢慢走著,巡視著,時不時低身拾起角落裡的樹枝,又或用掃把用力掃著墓道上的落葉與紙屑。正值晌午時分,烈日炙烤下,汗水不停地往下流,他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浸濕了,皮膚也被太陽曬得黝黑黝黑的。
  在16萬平方米的黃花崗公園內,清潔的工作很瑣碎,除了保持墓道的清潔,還要有專門的人員清理墓碑。沿著墓道來到一道紅磚石拱門前,拱門上鑲著“楊中將仙逸墓”六個金字,頂上還放著一飛機模型,拱門裡正中間正是“楊仙逸先生之墓”。一眼望去,有四個阿姨正在使勁刷洗著墓邊,或用水沖,或用刷子洗。“石階有些長了青苔,要大工程清理。”楊阿姨沒有抬頭,繼續用水衝著墓碑,“最少也要一個季度來一次大清掃”。
  崗內到處都忙碌著清潔工的身影,還有保安24小時不間斷巡邏。“保護好墓碑,是我們的良知所在,也是共同的責任。”保安阿陳手握警棍,說完又投入巡察中。
  廣州起義烈士陵園管理處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18萬平方米的陵園,光綠化和衛生投入的人員就將近百人。除了勞力的付出,陵園植物的挑選和養護也蘊涵著園林設計師們的大量心血。
  “首先,選擇植物的品種很重要,既要適地適種,又要色澤飽滿,例如綠葉草、龍船花、松柏等;其次是佈置,陵園正門宏敞的主墓道用花崗石塊鋪砌,兩側對稱分佈花圃,遍種紅花,兩旁的山坡上遍植青松翠柏,襯托紀念氛圍,終年紅花不絕,四季長青,象徵著革命的火種生生不息;然後是養護,為了保持嫩綠,常年保持高質量景觀,枯葉、雜草會及時清除,起義烈士墓每年修剪6次左右,高度上也要講究整齊,東西墓道有些綠籬保持三面一線的修剪技術標準……”該負責人介紹。
  紀念者
  用現代形式傳承奉獻精神
  有著“小黃花崗”之稱的黃埔軍校東征陣亡烈士墓園,坐落在軍校西南的平岡。“安葬黃埔軍校師生在1925年兩次東征、平定滇桂軍閥叛亂和‘六二三’沙基慘案中犧牲的516位烈士的墓園。墓地前臨珠江,後枕萬松嶺,面積5萬平方米。墓園內有方形墓台、碑亭、紀功坊、蔡光舉烈士墓、入伍生的墓群等。1937年增建墓道、紀念坊和碼頭、軍校師生髮揚黃埔精神,不怕犧牲。前仆後繼,為國捐軀,永為後人景仰。”門口的石碑上可以清晰地讀出這一段話。
  大多數烈士碑墓都處於陵園的制高點,需要拾階而上才能抵達,代表著後人對於先烈的敬仰紀念之情。
  “以前的老人家總會給我們那一代上憶苦思甜課。沒有他們哪有我們的現在。現在的日子好了,我們不能忘了這些為我們犧牲的人,把烈士忠骨所葬地方保護好,也讓我們的後代知道他們的英雄事跡,珍惜眼前。”這是老劉的一番心裡話。
  其實,緬懷烈士的方式有很多種,現代人也不僅僅只是單純地表達情感,而更多的是在踐行中,傳承烈士奉獻的精神,據廣州起義烈士陵園相關負責人介紹,除了每年學校、機關部門等地方組織掃墓等活動外,有大學生志願者來這裡組織社會實踐活動,開展給老人測血壓做理療等便民義務活動,他們以現代義工的形式弘揚著先烈傳承下來的服務精神。
  此外,陵園也會不斷地組織講解員去各地做愛國宣傳教育,每年都會製作展覽圖片送往各個學校。遠道而來的吳小姐感嘆道:“犧牲的戰士們用血肉之軀為共產主義事業和祖國的強盛貢獻了自己的力量,他們是我們心中永遠的豐碑。”長期定居國外的吳小姐昨日才抵達廣州,就四處尋找烈士墓緬懷烈士,在參觀了黃花崗之後,即刻準備前往廣州起義烈士陵園。
  “有了紀念日,通過紀念烈士,能夠喚醒我們對生命的珍視。英雄們捨生忘死為大義,處於新社會的現代人更應該感念他們。”一對母子游客說。
  南方日報記者 戎飛騰
  實習生 吳文蘭
  總策劃:張東明 王更輝 總指揮:段功偉 郎國華 總執行:梅志清 張翼飛
  版面統籌:徐林 謝苗楓 羅彥軍  (原標題:守墓護忠骨 義舉撫英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q16eqckb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